语出《老子》:“上善若水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而攻坚强莫能胜之。意思是,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,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。而五木乡南天门1.2公里的仙道,本栈道开头就是上善若水亭子,喻道人们修炼成仙,最高境界的善行,就像水的品性一样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,与世不争的圣人,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。上善若水,在乎人道之心境,即:心如止水。
南天门原有两个寨门,第一个寨门在南天门米仓古道正南方,高约3米,宽约4.3米,两边用条石垒砌,寨门门宽近2米,门的上方有一长条石横靠,条石上有一个圆形的石顶。寨门正面在1983年南天门建农校时刻有对联,寨门后有用木杆拦着,条石上滑槽现清晰可见。门顶上的圆石在1953年被人毁了,圆顶被学生推到半坡,一直没找着。第二个寨门在现在网球场处,据老人回忆,寨门高2.5米,宽2米,也是条石垒砌,在1958年大办农业时被损坏,变成山坡。 南天门也是红军战斗遗址。1932年红军一个团的兵力曾在南天门从第
“南天瑶池”,是高山上一股清泉汇集而成,因王母娘娘率仙女常降临此地,在池中戏水,故名“南天瑶池”。传说有一次王母娘娘率仙女到此,明山道人托梦给山脚下居住的牛郎,说他的妻子织女在瑶池。
竹隐亭,纪念的是明代南京刑部主事陈凤的故事,陈凤祖籍五木乡石马村人。曾任南京刑部主事,此人为人两袖清风,具有相当的文墨。年老时退居老家,济贫行道,写过不少诗篇,特别是《竹隐亭》更是充分展示出他的才华横溢,《竹隐亭》的素材原本就在现在修亭子的地方。故修此亭,命名为《竹隐亭》正如对联所述的:“竹亭隐高士,诗卷集蚓鸣”。
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: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、王戎。《晋书•嵇康传》中有言:嵇康居山阳,“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,豫其流者河内向秀、沛国刘伶、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,遂为竹林之游,世所谓‘竹林七贤’也。”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,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,肆意欢宴。后遂用“竹林宴、竹林欢、竹林游、竹林会、竹林兴、竹林狂、竹林笑傲”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,或借指莫逆的友情;以“七贤”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。这里的竹林七贤浮雕,体现的便是这种淡薄名利的隐逸之风。
八仙竹廊种植有八个品种的竹子,对应了八仙各自特有的性格特征和品质风范。第九种竹子代表了集体与合作。虽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,但单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,必须团结合作,集体力量是无穷的。最后一种竹子是“慈竹”,取其“慈”意,每个人都要成为慈父或慈母,要象观世音“普度众生,大慈大悲”。